快訊

    【吳春山董事長專欄】蘭嶼之旅

    2019-11-12 13:48 / 作者
    文.攝影/吳春山

    台灣周邊有許多離島,這些離島有大有小且都各有不同習俗和特色,細數一下,含先前去探訪的蘭嶼,共去了澎湖、大小金門、綠島、東沙群島、龜山島等島嶼,而尚未前往造訪的就剩馬祖與小琉球,如果有機會一定要去看看,台灣的這些離島景色及人文都相當相當漂亮,一點都不比國外遜色。位於台灣東南方外海上的「蘭嶼」最早的名稱為達悟語Ponso no Tao,意思是「人之島」,漢人早年以閩南語稱之為「紅頭嶼」,1947年因為島上盛產蝴蝶蘭而改名為「蘭嶼」。蘭嶼天氣屬於熱帶雨林氣候,夏季炎熱多雨,年降雨日高達224天,而我們這次去的三天都是豔陽高照的晴天,實在是超級幸運。蘭嶼面積約有48平方公里多,在島上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是摩托車(當地居民多數不戴安全帽,許多車子也都沒有車牌,十分奇特)。夏天到蘭嶼最好的休閒活動是潛水或浮潛,島上沒有飯店只有「民宿」,騎車環島觀賞各種景點,隨意拍出來的照片每張都美得像一幅畫。蘭嶼除了景色美外,許多知名的習俗和人文如丁字褲(事實上除了有慶典儀式他們才會有這種穿著,平時穿著已經完全和我們一樣),有獨特原住民圖騰的「拼板舟」、四處吊掛戶外晾曬太陽的「飛魚」、所剩不多的傳統「地下屋」、「高腳涼亭(發呆屋)」,還有四處放養的羊、豬、雞……看牠們悠悠哉哉到處自由流竄的畫面充分展現了島上居民樂天知命的原住民天性。

    現在的蘭嶼像是一顆海上明珠一樣成為觀光勝地,蔚藍的天空與美麗海域更是喜好水上休閒活動者的天堂,但在戒嚴時期島上有座令人聞之喪膽的重刑犯「勵德班」監獄,據說關進這座監獄幾無生還者,在去參觀目前如廢墟的遺址,仍有一股肅殺之氣。此外1974年原能會在蘭嶼設置核廢料貯存場,這些含有「放射性的核廢料」對善良的蘭嶼人是一種非常不公平不友善的行為,因此到現在仍有島上居民十分反對。蘭嶼現有人口約5000多人,多數是達悟族原住民,他們有自己的語言和飲食習慣,島上的生態環境十分豐富,而當地原住民自己有很強烈的環保意識,他們倡導遊客把自己製造的垃圾自己帶走,覺得這是一種很棒的措施,蘭嶼真的是一座非常美的島嶼,更是一個教人去了還想再去的世外桃源。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