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人文社會學院]跨域整合學習資源 無縫接軌未來社會

    2019-12-30 16:03 / 作者
    文.攝影/余風(逢甲中文助理教授)
    無縫接軌未來社會
    跨域整合學習資源
    母校人文社會學院的轉型與創新

    面對網路化、雲端化以及智慧化的現代社會急劇變革的現在進行式,許多傳統事務都將面臨大幅挑戰,人類的傳統生活模式也隨著變革浪潮不知不覺地卻又劇烈地變化中,傳統產業也開始朝向「產業4.0」的升級發展。早期各領域所強調的「分科」專才,造成各個專業領域壁壘分明,合作效率低落,因此二十一世紀之後人才的培育重點已從「專才」轉為跨領域整合資源應用的「通才」。

    現任逢甲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翟本瑞教授表示,傳統學習資源建構於人文知識理論的人文社會學院,面對未來社會轉型的過程中,不但需要跨域整合並結合人文社會與科技媒體、程式設計及文化創意之教學資源,且更需扮演未來社會的火車頭,提供人文加值應用的跨域人才為目標。

    以中文系為例,近年致力於實務專題應用,讓學生除了學習中文的專業知識外,同時也學習加值應用之實務專題,並跨領域結合文化創意、科技媒體及平面設計,畢業之後即可投入於文案創作、專業文書、網路編輯(小編)、企畫文案、廣告文案及文化創意等產業。因此除了規劃了多元創意表達群組課程之外,課餘時間亦有「文創社群」活動,包括網路企劃、微電影、桌遊、平面設計等團隊,垂直整合各級(包括學、碩、博士)之同學,由老師及助教們指導,讓學生發揮長才,並相互切磋合作,作為未來進入產業之先備實務培育。

    而在外文系方面,透過逢甲大學「CDIO」教育理念,導入專題式課程。例如大一新生新鮮人專題的「英文廣告行銷設計」,以外語專業能力為基礎,以廣告行銷為加值應用,因此必須透過英文閱讀、英文寫作、商業行銷、影音製作及Apps程式設計等跨域資源應用進行實務專題之開發。此外,外文系每年的「畢業公演」是一年一度的盛會,透過大型舞台劇演出並結合課程,學生從中需運用其外語口說表達、英文寫作、劇本創作、表演藝術、舞台科技等專業能力,從實務中學習,並整合跨域知識,共同完成一部作品。

    而在歷史與文物研究所方面,目前將台灣史與文物研究的觸角,結合寺廟及台灣各地的宮廟,如大甲鎮瀾宮、白沙屯拱天宮、臺中市萬和宮、彰化鹿港天后宮、雲林西螺福興宮、嘉義新港奉天宮等,乃至海外如港澳、馬來西亞之華人廟宇進行深入調查,建立宮廟之物質文化資料庫,包括靜態資料以及影音媒體資料等,將研究資料成果跨領域整合應用於文化創意及多媒體傳達。

    公共事務與社會創新研究所近年致力於大學社會責任、社會企業、社會創新之領域,亦具社會B型王道中心、庶民文化及地方創生研究人才的培育。未來在公私協力概念的導引下,部門本位的思考將逐漸被跨域的思考取代或補充,因此傳統的公共政策之行政管理及學科分類,將轉而以創新概念進行設計和執行,亦較現有解決問題的方法更具效果、效率及永續性。挹注社會創新的思維,並能跨域整合相關知能,方能設計貼近社會需求與創造社會價值的治理模式。小至社區發展、區域發展,大致全球發展,均是近年社會實務專題所涵蓋之範疇。

    除了個別系所的轉型發展外,人文社會學院亦整合了院內以及校內的師資、課程及設備,成立了「人文社會學士學位學程」,並於109學年度開始招生。此外,跨域課程尚包括文化創意、社會傳播、華語教師以及設計未來等學分學程,未來亦將成立科技媒體、藝術設計、藝文創作、區域發展、文學創作、英文翻譯、應用外語等學分學程,提供給人文社會學院以及校內各不同專業領域之系所的學生修習,打破院系所的藩籬,鼓勵教師跨系所開課或相互支援課程,讓學生的專業領域多元化,並從專業式學習導向中,能與未來的產業及社會無縫接軌。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