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逢甲大學文化與社會創新碩士學位學程 文化、文學與社會視野國際學術研討會

    2023-05-03 10:32 / 作者

    逢甲大學文化與社會創新碩士學位學程 文化、文學與社會視野國際學術研討會




    資料來源: 逢甲大學 Feng Chia University-fb



     


    #報名倒數ing  逢甲大學文化與社會創新碩士學位學程 


    「#地方感 與 #全球化-文化、文學與社會視野國際學術研討會」


    (Localization and Globalizatio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ultural, Literary, and Social Perspectives)


     



     


    報名時間:即日起至4月底截止。


     


    主辦單位:逢甲大學人文社會學院、文化與社會創新碩士學位學程


     


    協辦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史館台灣文獻館、臺灣古文書學會、財團法人台中市萬和宮、財團法人雲林縣西螺福興宮、新竹長和宮、鹿港安平賜福宮、鹿港永安宮、鹿溪文史協會


     


    地方如何創造地方感?人們在地方中尋求地方依附感,透過周遭各種努力促使地方更具特色和能見度,提供自豪感與歸屬感。這時選擇「文化遺產」(cultural heritage)、「民俗節慶」或「地方書寫」等形式,為當地居民和遊客提供根着於過往的地方感覺(Tim Cresswell, 2006:99)。與此同時,近來研究發現,全球化下「地方」應理解為開放式而混雜(hybrid)、相互連結流動產物,是路徑(routes)而非根源(roots)。這種開放式的地方觀點,質疑著地方的根深柢固且「真實」(authentic)認同感的意義核心(Massey, 1997)。換言之,當代所認定的地方社會,不會是一種固着不動的鐵板,也不是封閉自足的小天地,而是不斷變動的場域。


     


    另一方面,21 世紀「全球地方化」(Glocalization)一詞逐漸為大眾耳熟能詳。此詞原是指結合「全球性」(global)及「地方性」(local)二者的一個合成字,代表著「全球性思考、地方性行動」概念。其中的地方性隱有全球化影響,而全球性也透過地方場域而得以開展。更甚之,這種世界化視野中隱含的地方感,或地方感滲透著全球化的養分,其實並非過去地方學討論的專場,各種領域多年來陸續拋出相關議題,包括文化、文學與社會等範疇。


     


    本次研討會延續第一屆「文化與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以地方之名」精神,強調理論與實務的對話、國際與在地的激盪,規劃本研討會,以「地方感與全球化」為主軸,討論議題集中在「地方感」、「全球化」與「身體感」等議題:


     


    (一) 文化領域


    ☆地方文獻與文物詮釋 Local documents and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al Relics


    ☆臺灣地方學與地方文化論述與發展 The Discourse and Development of Taiwan's Local Studies and Local Culture.


    ☆文物研究中的全球化的現象 Globalization Phenomenon in Cultural Relics Research


    ☆資本世下的南島語族社會 Austronesian Societies in the Capitalist World


     


    (二) 社會領域


    ☆社會創新與永續發展 Social Innov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地方創生案例 Case study about Local community development


    ☆社區發展與跨國企業 Community Development and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三) 文學領域


    ☆中外文學中的地方感 Sense of Place in Chinese and Foreign Literature


    ☆中外文學書寫的全球化或去全球化 Globalization or De-globalization in Chinese and Foreign Literary Writing


    ☆身體感與地方空間 Embodied Sensation and Spatiality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